嘉和生物登陆港交所:多款拳头产品商业化再提速 未来盈利可期

2020-10-15 07:06:36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吕进玉

  10月7日,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生物”,06998.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嘉和生物高开21.67%,报29.20港元。

  嘉和生物是一家正在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聚焦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抗体药研发。公司成立于2007年,原是沃森生物(300142,股吧)(300142.SZ)的子公司,2018年,沃森生物将嘉和生物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了高瓴资本和康恩贝(600572,股吧)(600572.SH)。

  嘉和生物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郭峰表示,和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相比,嘉和生物在市场差异化、产品研发管线和股东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以大股东高瓴资本为例,可谓全程押注,从公司A轮到B轮,甚至IPO融资,均有其身影,也印证了高瓴资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长线布局。

  上市前,高瓴资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持有35.49%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后,高瓴资本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持有26.6%的股权,计入高瓴资本的基石投资,最高会持有29.38%股权,仍是单一最大股东。

  “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中,医药医疗行业一定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对医疗瓴域的投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发现真正能够为医疗生态带来创新活力的长期要素。”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如此表示。

  产品管线优势显著

  根据介绍,目前嘉和生物拥有15种候选药物,其中进度靠前的靶点包括:PD-1、CD20、VEGF、HER2、TNF-α。与此同时,嘉和生物已经挑选出6款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证方面具有潜力的药物,正在亚洲进行18项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12-18个月内分别向国家药监局及FDA提交三样新药上市申请以及多项临床研究用新药上市申请。

  郭峰介绍,嘉和生物此次赴港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速推动三款核心肿瘤药物和一款自身免疫药物的商业化步伐,具体包括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一款差异化口服CDK4/6抑制剂GB491(Lerociclib)和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GB226,以及一款新型HER2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GB221。此外,还有一款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激动剂(GB492)预期将联合GB226发挥协同效应。

  有趣的是,嘉和生物在CDK4/6和HER2的布局均显示了其聚焦乳腺癌治疗的企图心。其从美国G1 Therapettics独家引进的CDK4/6抑制剂GB491(Lerociclib)已经显示出了优于同类产品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而靶向单抗药物HER2(GB221)也并非“单枪作战”,在其候选研发管线中,还有另一个靶向HER2的在研单抗GB235。郭峰表示,GB235虽然也是靶向HER2,但是与HER2胞外域的结合位点不同于GB221,与GB221联用时显示出了更强的抗肿瘤效果,而且未产生单一疗法导致的耐药性。

  此外,嘉和生物还开发了靶向HER2的ADC药物GB251,进一步充实了针对HER2+肿瘤的武器库。“排名前三的企业才能获得市场,未来公司希望通过赫赛汀的商业化实现在本土企业中突围,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领头企业。”郭峰并不掩饰其对乳腺癌治疗市场的野心,“60亿元是存量市场,未来还有增量。”

  而其布局的PD-1(GB226),郭峰介绍到公司未来布局其与目前市场上其他PD-1的差异性策略。首先是在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嘉和生物以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突破口。因其是国内第一个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PD-1单抗,也从而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优先审评审批。

  据了解,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差,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极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尚未有PD-1单抗被批准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在其他适应证上,GB226围绕罕见淋巴瘤、宫颈癌及不可切除的复发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这些适应证都尽可能避开已经相对拥挤的市场。

  其次,嘉和生物紧跟国际大药厂的策略,其在大癌肿适应证的布局以探索更为广泛的联合治疗为主,从而争取获得更优的临床效果。2018年10月,嘉和生物就已经与和记黄埔医药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探索GB226与呋喹替尼的联合治疗。此外,GB226也正在探索与嘉和生物旗下另一款VEGF单抗GB222连用。

  未来盈利潜力可期

  郭峰形容:“中国有巨大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未来公司将以成为创新疗法发现、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领域的生物制药引擎,造福中国乃至全球患者为使命,致力在行业中突围而出,扩大市场份额,为股东争取最大的价值。”

  他指出,正式登陆港交所意味着公司从生物科技公司向生物制药公司转型。其中,成熟的商业化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司目前正在组建内部商业化团队,以支持前两至三款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资产(包括GB226)的上市。短期内,公司还计划招聘管理人才,分别致力于PD-1及乳腺癌产品的商业化。

  “核心市场会以自建的商业化团队为主,相对遥远一些的五六线城市则是会交由其他企业一起做。预计到2021年底,将会建立150~300人的商业化团队以支持GB226的初始发售,并计划参加公家医保目录谈判。” 郭峰说,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拓展商业化团队,以满足2022年推出更多产品的需求,包括GB221和GB242。

  据了解,当前该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上海张江、云南玉溪和北京办公室等办事处及产业基地,在美国旧金山市建立了研究中心,不过,近400名员工中有近80%为科研和临床开发人员。

  在生产体系方面,位于上海张江及云南玉溪的生产设施均具有产能。其中,玉溪工厂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预计能够满足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商业化生产需求,包括GB226、GB221及GB242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创新药,嘉和生物在生物类似药的步伐相对较快,例如CD20和TNF-α,嘉和生物为加速商业化进程则多是以全球试验为主。目前其曲妥珠单抗目前处于III期临床。

  业内分析认为,嘉和生物未来关键的看点或许在双抗药物和它的独家平台上。据悉,嘉和生物通过收购ABT获得了一个双抗开发平台,主要用于ADC和双抗药物的研发。双抗ADC已成为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靶点,未来有望出现潜力较大的药物。

  纵观国内创新药企业,大部分都是依靠license-in模式或CRO,拥有独家开发技术平台的企业相当少。依托平台优势,嘉和生物将更容易开展全球临床试验。郭峰多次强调,得益于公司计算辅助抗体设计(CAAD)功能的差异化双特异性单抗抗体平台,嘉和生物还拥有尖端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组合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丰富且具远见的候选管线布局叠加“卡位”在商业化窗口期的候选产品足以窥见嘉和生物盈利潜力,也让其从众多生物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转轨进入生物制药公司的行列。

  郭峰表示,中国的生物创新药企正遇到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时期。之所为这样认为是因为当前的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产业生态,监管日益完备,市场日益有序,资本更愿意进入,同时在国家医保机制下,尤其是将肿瘤药纳入医保等因素,均对企业创新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