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聆讯:被指利用人性弱点,盲盒热度消退成隐忧

2020-11-27 08:00:52 蓝鲸财经 

近日,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募资2至3亿美元,于12月中下旬正式挂牌上市。据媒体报道,公司的IPO估值或超60亿美元。

事实上,以“杂货铺”形式起家的泡泡玛特,在公司成立第7年时,曾于新三板挂牌上市,不过由于2014-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最终在2019年4月遗憾摘牌。

后来,随着盲盒玩法的引入,以及大力扩张线下渠道等,泡泡玛特成功转型翻身。招股书显示,从2017-2019年,公司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226.3%,净利润更是暴涨近289倍。

关于公司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市场多数将其归于盲盒经济的兴起。盲盒经济为何兴起?这一经济究竟又给泡泡玛特带来了哪些影响?此外,当盲盒热度消失,人们消费回归理性过后,泡泡玛特的发展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速吗?

蓝鲸记者就此联系了泡泡玛特方面,不过对方表示,处于静默期,暂不便发声。

泡泡玛特二度奔赴资本市场

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泡泡玛特此次募资2至3亿美元,投行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为其联席保荐人。

此时,距离泡泡玛特上一次因业绩连续3年亏损从新三板摘牌仅仅过去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泡泡玛特此次回归的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58亿、5.14亿元及16.83亿元,上翻近11倍;而净利润增速更为惊人,从156万到4.51亿元,直接暴涨289倍。

此外,毛利率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公司毛利率从47.6%提升到64.8%,2020上半年毛利率高达65.2%。

如此高的毛利与泡泡玛特在转型方面的探索有关。据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泡泡玛特诞生于2010年,在成立之初其实是对标香港公司“LOG-ON”的销售模式,定位“潮流生活小百货”,产品覆盖家居、文具、饰品、玩具等。不过那时的公司作为渠道商,竞争力相对偏弱,利润受到挤压,发展受阻。

2015年,在受到店里Sonny Angel系列复购率极高的启发后,便开始了潮玩文化IP运营方的转型之路。2016年4月,公司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2017年开始,公司不断向潮玩上游产业链衍生,通过自由IP创作以及和艺术家、IP提供商合作,陆续挖掘大量IP。至今,泡泡玛特已从传统渠道商转型为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综合平台,IP打造及运营能力成为核心优势。

而这些IP产品也为公司创下不少的营收。拿公司收购的自有IP Molly来说,招股书显示,Molly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在2017-2019年间分别占总营收的25.9%、41.6%、27.1%。其中,2019年,在公司运营的85个IP中,仅Molly产品的相关收益就达4.56亿元,可谓“带货王者”。

小小一个拟人偶玩具,究竟是何以撑起如此业绩呢?这或许还要从盲盒经济说起。

盲盒经济兴起,被质疑利用人性弱点谋求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盲盒是一种充满未知的产品,通常指装有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的盒子,盒子上没有具体的产品标注,消费者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上述提到的泡泡玛特Molly等系列IP产品,即是盲盒的代表。

近年来,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国内潮玩零售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火速扩大至2019年的2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盲盒的销售规模约为100亿元,占比约为一半。

那么,盲盒经济究竟是为何兴起的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偶然,事实上,在盲盒出现之前,国内就已有类似产品,且受到过一段时间的追捧。比如早先出现的小浣熊方便面IP卡、扭蛋机等,就是“千禧一代”和部分“Z时代”消费者的心水产品,而这类消费人群即是盲盒经济所瞄准且精准切入的。因此,有了“前辈们”的铺垫,盲盒经济的推出及兴起便顺利许多。

除了精准找到消费人群外,IP合作也是盲盒经济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好的IP自带流量,与盲盒的结合,再通过粉丝经济的发酵,市场潜力巨大。如泡泡玛特,在打造自有IP的同时,还与迪士尼、环球等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展IP授权业务,共同推出多款合作款公仔。

盲盒市场的参与企业通过抓住相关消费者的好奇、爱收藏、甚至占有及攀比等心理,从而强化其黏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购买盲盒带来的不确定性刺激会加强消费者的重复决策,从而使人上瘾,这一点类似于赌博,存在拼运气的成分。

因此,有观点曾提出,盲盒经济实质上是一场踩中人性弱点的生意,因此不排除未来政府相关部门会加强对盲盒行业的监管。

不过,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盲盒是和潮玩等年轻人热衷的消费需求一起快速发展,主要是受年轻消费群体对IP、好奇心及不确定性带来的快感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盲盒是利用了人性,但是不是弱点有待商榷,从形式上盲盒和传统的福袋、扭蛋甚至彩票的类似,都是追求惊喜的一种偏好,而且目前来看盲盒产业并没有出现任何涉嫌违法违规的现象,因此招致监管的可能性也不大。

受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盲盒行业热度过后如何发展?

盲盒行业未来在合规性方面的走向究竟如何,我们暂且未知,不过,就目前来看,该行业面临的挑战并不止于此。

根据沙利文报告,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2015年至2018年为34.6%,而2019年起降至29.8%,行业热度似乎有所下降。

而身处行业内的泡泡玛特或也有着同样的境遇。蓝鲸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泡泡玛特消费者,二者均表示已经打算“脱坑”,其中一位女生向蓝鲸财经记者坦言:“这个还是挺费钱的,买一次基本都在700+元,所以我现在打算收手了。”

另一位则表示,当时是因为公司产品好看以及抽取的随机性入坑,但后续因为价格不合适、难收集性以及闲鱼拼团存在而退坑。关于闲鱼拼团,据他介绍,类似于明确化的二手市场交易,比如某位消费者对于相关IP系列中的A角色很喜欢,这时恰好另外的消费者买了一整盒但不需要A角色,双方就可以直接用较低的价格进行交易了。

这样一来,消费者组团购买然后按需分配就好,少了抽盲盒的乐趣。

虽说这只是部分人群的折影,但长期来看,这类问题确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是消费者回归理性后的购买意向下降,另一方面是受制于市场上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盲盒热度要永久持续必然困难。那时,身为盲盒行业龙头的泡泡玛特又将怎样抵抗这一冲击呢?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IP进行影视化操作或与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文旅项目未尝不可。

对此,沈萌认为,虽然两者都具有合理性,但涉足内容产业可能性更大,泡泡玛特所说的迪士尼应该也更多是从内容制作打造IP的角度,而重资产的实体文旅业务在迪士尼并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板块。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今年4月的一次活动中,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提到过要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企业,他坦言:“我们不一定像迪士尼一样拍那么多电影,但是我们也许会像迪士尼一样,拥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超级IP,我们会用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去孵化IP,去挖掘并把IP进行商业化。”

那么,未来,在王宁的带领下,泡泡玛特将采取哪些不一样的方式去孵化、发掘IP,并将其有效商业化,从而在盲盒热度过后拥有依然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保持高速增长的业绩成果呢?蓝鲸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