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科创板“港股化”生存 年中解禁高压或令两极分化加剧

2021-01-14 01:45:57 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市场风格确实是机构抱团大盘股,我们这样的小市值公司获得的资金关注相对较少。”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坦言。其所在公司去年四季度股价下跌幅度超过40%。

2021年开年以来,A股走出了指数连涨但大部分公司接连下跌的行情,资金抱团大盘股尤其明显。而这一趋势,在率先全面推行注册制的科创板更是早已展现。

国盛证券统计,2020年科创板表现内部明显分化,科创板个股涨跌比接近1:2,超20%科创板个股涨幅超30%,同时跌幅超30%个股占比也超40%。

与此同时,科创50成分股优势十分明显,科创50成分股累计涨幅中位数达33.93%,远高于科创板整体中位数-19.77%,约24%科创50成分股涨幅破100%,科创板资金进一步向优质资产集中。

兴业策略王德伦团队1月13日也指出,科创板的“新老”成长分化和“美股化”,来得比其他板块更早一些。交易者结构相对优化、上市和退市制度改革走在前沿、成长型公司高速优胜劣汰,科创板仅经历一年多的交易,前10%的公司成交额占比已经达到72.6%,创业板目前前10%的公司成交额占比则达到50.8%。向后看,科创板大幅分化,既会有“牛股”涌现,也会出现一批“仙股”。

资金抱团大盘股,在率先全面推行注册制的科创板早已展现。视觉中国

科创板两极分化显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13日收盘,科创板217家上市公司市值中位数为87.78亿元。市值低于中位数的108家公司在近一年有24家股价上涨,市值高于中位数109家公司中则有35家上涨。近一年跌幅超过50%的4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约61%的公司市值在百亿元以下。

总体来看,市值较高上市公司更受资金追捧。

“和主板的趋势类似,科创板也呈现出很明显的头部效应,也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好行业的龙头企业吸引了更多资金和交易量,而尾部的公司则没有多少资金关注。这种分化我认为是必然的,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因为越来越多的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入市,对于机构资金来说,肯定是去买头部的企业,而不会去买尾部的企业。那么机构资金占比越大,这种分化越严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天风策略数据显示,相比于2019年,2020年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中位数从97.9%上升至143.6%,资金在上市首日炒作的情绪持续提升;而从上市5日新股表现来看,最大回撤幅度基本持平,但2020年上市5日涨跌幅中位数较2019年有所下滑,这也表明短期资金炒作情绪在首日后逐步回归理性。

总体来看,打新仍有不错的收益,不过,小市值公司在新股上市之后的回撤相对更大。

“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遍规模偏小,市值比较小,可流通的股本也比较少,因此在上市初期因供求失衡而导致了股价的过度虚高甚至是完全泡沫化。市值越小,股本越小的公司,股价泡沫化的程度也会越严重。但这只能够维持一个短期的虚高,随着科创板的不断扩容,没有足够成长性支持的小市值股票就会从高股价上滑落下来,而那些相对来讲市值大一些,股价上涨平缓一些的公司,甚至还有持续上涨或者是补涨的空间。科创板大小市值上市公司在后续行情走向往往分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他看来,对于科创板上众多处于成长期的新经济企业,营业收入、研发投入规模和市值大小,而不是盈利水平高低,相对来说更能反映其投资价值。

年中解禁压力来临或令分化加剧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科创板正式启航。去年7月,科创板迎来第一个解禁高峰,7月22日至24日三天的解禁规模便高达2600多亿元。据广发策略估算,2021年-2023年,科创板每年7月的解禁市值分别为2539.38亿元/2805.95亿元/1739.80亿元。

“我个人猜测,一般而言解禁后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会套现离场,所以机构投资者数量在去年年中会减少。”一名科创板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坦言。

“一般来说对于大股东的减持,监管层还是比较严的,也有很多的大股东都还是看好公司,愿意跟公司一同成长,是志在长远的。但是对于VC/PE来讲,把企业孵化长大了送入股市了,股价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就会选择退出,继续去做私募股权投资。科创板企业里面新经济企业比较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更多地引入风投,VC/PE在科创板企业里面占比大概在30%左右,比其它板块高。科创板的减持将来会常态化,我们也应该抱一种平常心去看待。”董登新表示。

开源证券中小盘研究团队对2017年以来解禁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个股解禁前7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相对负收益,且随着解禁日的临近,相对负收益越发显著,而解禁日之后,相对收益迅速回正。即一般情况下,限售股解禁会使股价短期承压,但这更多是情绪上的扰动,市场能够快速消化。

“但从科创板经验来看,集中的大额解禁对个股和板块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其指出,2020年科创板月解禁规模占流通市值比例平均为15.3%(其他板块均在2%以下),其中7月份高达78.8%。在大额解禁压力下,科创板个股收益率显著跑输市场,且在解禁日之后7天内,解禁个股股价相对科创50指数仍有明显的负收益。大额解禁不光对个股造成直接影响,对科创板整体也产生了显著压力。2020年7月22日集中解禁日至12月25日,科创50指数累计下跌9.8%,而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分别上涨1.9%/2.6%/2.6%/2.6%。

根据广发策略倪赓、戴康在年度策略中统计,科创板已解禁的减持规模比例仅3%,而一年期解禁规模超过3400亿元(PE/VC减持动力强、占比高)。其认为,在市场流动性较好的“躁动”阶段,科创板可能面临较大的“减持窗口”期。

从近两周减持公告边际变化来看,减持实际进度有一定加速迹象。2020年12月28日以来科创板新增减持事件24起,涉及10家企业,按1月8日收盘价计算,累计减持规模约39.96亿元(而截至11月底,累计减持规模刚破百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减持占比较大,10家新增减持企业中,4家计算机(其中金山办公减持29.16亿元,占绝对比重)、3家电子行业。此外,询价减持案例增多、规模占比较大。

其认为,市场分化演绎下,未来中小市值减持积极性更高。近两周100亿元以下减持企业共有6家。

2021年,科创板解禁集中在7-8月,届时对科创板整体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解禁的来临,或将进一步加剧科创板的首尾估值分化。

分化之势下,应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我觉得2021年对于科创板可以配置行业龙头股或者科创板基金,但是由于科创板整体还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多,配置比例不要太高,我觉得配置总仓位的20%左右就差不多了。”杨德龙表示。

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也指出,2020年科创板公募基金增至62只,总规模达1093.55亿元,基金品类日益丰富。“而且科创板已正式纳入沪深300、上证180、上证380等核心系列指数,一方面,科创板正在获得更多宽基ETF的持续配置,另一方面,外资配置科创板‘最后一公里’也正式打通。未来科创板的内外增量资金携手可期。”

(作者:周莹 编辑:朱益民)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