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港企回购加速,港股何时见底?

2022-09-28 19:11:55 证券之星 

今日恒生指数收跌3.41%,报17250.88点,创2011年10月以来最低收市位。今年来,港股持续回撤,在恒生指数不断创新低的过程中,港股上市公司开启了回购潮。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京东集团、潍柴动力、友邦保险长城汽车等多家港股公司都开始回购自家股票

港股公司股价“越回购越低”

今年来,包括腾讯控股、友邦保险、小米集团和长实集团等多家港股公司都持续进行了回购。

9月27日晚间,上述几家公司也都发布回购公告,各自回购126万股至261.5万股不等,

回购金额在2522万港元至3.52亿港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今年年内累计回购次数达64次,回购金额达到195.13亿港元;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次数更是达到106次,总回购金额达到170.15亿港元;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今年以来已经回购41次,总回购金额达到16.9亿港元;小米集团今年以来已经回购43次,总回购金额达到21.69亿港元。

此外,长城汽车斥资约3.17亿港元回购3050万股,太古股份公司A耗资4222.21万港元回购71.75万股,京东健康回购1286万港元。

据统计,2022年年初至今,港股市场共有19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购股份数量为49.48亿股,回购总金额为621亿港元,总金额已经远远超过2021年全年的380.68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回购一般被认为对于维护上市公司股价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然而今年来外围动荡、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股市表现都不太理想。港股的众多公司也陷入了“越买越低”的境地。

以腾讯为例,腾讯在近26个交易日连续进行了回购,然而其股价在8月小幅反弹后,9月至今已跌超16%,期间最低股价触及273.2港元,较2021年高点跌超60%,股价创三年半来新低。由于腾讯几乎每天都要回购3亿港元,其也被投资港股的朋友戏称为“腾3亿”。

此外,友邦保险、京东将康、小米集团的股价今年来也在持续回撤,在此之前的多笔回购也都“被套”。

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抄底”

港股的持续回调,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也已颇具吸引力。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也在持续加仓港股。截至9月27日,南向资金9月累计净流入289.72亿港元,为连续第13个月净买入。这其中就属腾讯控股获加仓最多,8月25日至9月27日之间累计买入约63.22亿港元。

被动基金方面,恒生ETF、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等被动基金9月来持续获得净申购。净申购份额在8.94亿份至24.32亿份不等。

主动基金方面,近期影响力较大事件便是易方达基金举牌海吉亚医疗了,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也显示,目前易方达基金持有海吉亚医疗3727.22万股,持股比例超6%。

但公募基金加仓港股的动作早在二季度就已开始,从公募基金二季报可以看出,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3625亿元,占总资产净值比为6.62%,较一季度增加1.07%。

目前来看,二季度公募基金的加仓仍在浮亏阶段。

港股到底了吗?

2008年以来,港股市场共经历五次完整回购潮,均在市场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达到较低水平时出现。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和估值进一步回落,回购的力度也持续加大。

兴业证券此前研究表明,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现负相关走势,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但历史并不是一味地简单复制。站在当前时间点,欧美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抑制通胀持续加息,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息,政策收紧下,市场的流动性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偏紧。

关于对港股市场的判断,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表示,预计市场短期或将继续盘整,但可能也会在目前水平再度彰显韧性。

不过从估值来看,当前港股已处于极度低估的状态,部分公司整体已然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追求极致的低位反而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